礼开头的词语
更多- 1、礼爱:敬爱。
- 2、礼案:旧时官府处理公事作出裁决时所设置的桌子。
- 3、礼币:用作馈赠﹑贡献的礼物。
- 4、礼毕:乐名。 由敬礼状态还原到不敬礼状态的口令。
- 5、礼宾: 礼敬宾客。 谓司礼宾之人。
- 6、礼部: 礼部lǐbù (1) 官署名,清代中央政府的六部之一,掌礼乐、祭祀、封建、宴乐文学校贡举的政令 英 Ministry of Rites in feudal China
- 7、礼察:唐宋时监察御史分察尚书省六部。其中对礼部的监察称"礼察"。
- 8、礼忏:佛教语。谓礼拜佛菩萨,诵念经文,以忏悔所造之罪恶。通称拜忏。
- 9、礼宠:犹尊荣。
- 10、礼赐:礼遇和赏赐。
- 11、礼祠:以礼祭祀。
- 12、礼待:以礼相待。
- 13、礼典: 1.礼法。 2.犹礼文。指《周礼》﹑《仪礼》﹑《礼记》一类礼书。
- 14、礼范:谓礼节容仪足以示范于人。
- 15、礼防:指礼法。谓礼之禁乱,犹防之止水。语出《礼记.经解》:"夫礼,禁乱之所由生,犹坊止水之所自来也。"陆德明释文:"坊,本又作防。"
- 16、礼房:明清时知县衙门办理祭祀考试等事务的下属机关。
- 17、礼奉:犹礼敬。
- 18、礼赗:礼赠助丧之物。
- 19、礼阁:指尚书省。
- 20、礼际:按礼节交往;以礼应接。
- 21、礼记: 礼记Lǐjì (1) 中国儒家经典之一。是战国至汉初儒家礼仪论著的总集。内容包括礼制和儒家哲学两部分,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文物制度、典礼、祭祀、教育、音乐和儒家学说的重要参考书。《汉书·艺文志》著录131篇,西汉戴德删为85篇,名《大戴礼记》。他的侄子戴圣又删为49篇,名《小戴礼记》,收入“十三经”中。其中《中庸》、《大学》、《礼运》等篇是儒家重要的哲学著作,对后世影响很大 英 Li Ji(Book of Rites)
- 22、礼籍: 1.记载名位尊卑之书。
- 23、礼检:指合乎礼仪的品行。
- 24、礼接:礼遇;以礼接待。
- 25、礼敬:以合于礼仪的举动表示尊崇。
- 26、礼竟:谓服丧完毕。
- 27、礼眷:尊重眷顾。
- 28、礼贶:礼敬和赐与。
- 29、礼馈:礼赠之物。
- 30、礼仪: 礼仪lǐyí (1) 礼节和仪式 英 etiquett;rite; ritual
- 31、礼节: 礼节lǐjié (1) 礼仪规矩 例 教皇授职仪式上的礼节 例 礼节甚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 仓廪实而知礼节。——《史记·货殖列传》 例 此妇无礼节。——《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英 courtesy;etiquette;ceremony
- 32、礼遇: 礼遇lǐyù (1) 以礼相待 例 受到礼遇 英 courteous reception; treat with courtesy
- 33、礼赞: 礼赞lǐzàn (1) 以崇敬的心情称赞表扬 例 白杨礼赞 英 praise respectfully (2) 佛教用语,指佛、法、僧礼拜三宝及颂经
- 34、礼乐:礼仪和音乐。古代帝王常用兴礼乐为手段,以求达到尊卑有序远近和合的统治目的。更引申为一个国家一段时间的社会习俗、典章制度与国民精神。
- 35、礼义: 礼义lǐyì (1)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一套礼节仪式即为礼,合于这些的做法即为义 例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孟子·告子上》 英 rite and morality to carry out in the feudalist society
- 36、礼数: 礼数lǐshù (1) 口∶礼节;礼貌的等级 例 污了礼数,怕人笑话。——曹雪芹《红楼梦》 英 courtesy;etiquette
- 37、礼闱: 1.汉代尚书省在建礼门内,又近禁闱,故称之为礼闱。 2.指古代科举考试之会试,因其为礼部主办,故称礼闱。
- 38、礼堂: 礼堂lǐtáng (1) 举行典礼或集会的厅堂 英 auditorium; assembly hall
- 39、礼品: 礼品lǐpǐn (1) 送礼用的物品 英 gift;present
- 40、礼容:礼制仪容。 汉乐名。
- 41、礼鼠:黄鼠。也称拱鼠﹑鼲鼠。
- 42、礼射: 上古礼仪之一。在一定的礼节要求下,依循乐声而射矢。有大射、宾射、燕射、乡射等。
- 43、礼器: 礼器lǐqì (1) 古时祭祀用的各种器物,如鼎、簋、觚、钟等 英 sacrificial vessel; ritual article
- 44、礼信:礼仪与信义。 礼敬与相信。犹礼仪﹑礼节。
- 45、礼文: 1.指礼乐仪制。 2.谓礼经所载之文。
- 46、礼交:谓以礼相交接。
- 47、礼经:古代讲礼节的经典,常指《仪礼》而言。
- 48、礼俗: 礼俗lǐsú (1) 礼仪习俗,指婚丧、祭祀、交往等各种场合的礼节 英 etiquette and custom
- 49、礼贤:礼遇贤者。
- 50、礼度:犹礼法。礼仪法度。彬彬有礼的仪表风度。
- 51、礼制: 礼制lǐzhì (1) 礼仪制度 英 social institutions,set of etiquette
- 52、礼玉:古代礼神的玉器。
- 53、礼佛: 顶礼于佛;拜佛。
- 54、礼意: 1.礼经的意义。 2.恭谨接待,表示敬意。
- 55、礼顺:谓以礼顺从尊长。
- 56、礼帖: 礼帖lǐtiě (1) 犹礼单。指请柬 英 list of gifts
- 57、礼庠:谓于庠序行祭奠之礼。
- 58、礼遗:指馈赠之物。
- 59、礼斗:道教谓礼拜北斗星君。亦称"拜斗"。
- 60、礼术:礼教法术。
- 61、礼正:谓礼仪之正道。
- 62、礼成: 仪式终结。
- 63、礼辞:按照礼节辞谢;辞谢。
- 64、礼生:司礼者。旧时常以称祭祀时在旁提唱起﹑跪﹑叩首之仪者。
- 65、礼揖:行礼作揖。
- 66、礼贽:见面时进献的礼物。
- 67、礼谊:礼义。礼法道义。
- 68、礼券: 用以代礼物之券。由售物的商店印发,可凭券取物。
- 69、礼饩:馈赠的粮食或饲料。
- 70、礼官: 礼官lǐguān (1) 主管礼仪的官 例 礼官则表贺。——《明史》 英 protocol officer
- 71、礼图:指《三礼图》。
- 72、礼祀:犹礼祠。谓以礼祭祀。
- 73、礼门: 1.谓君子循行的礼仪之道。语本《孟子.万章下》:"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 2.指孝友的门族。
- 74、礼装:礼衣;礼服。
- 75、礼宗:指妇女守礼而可为人师法者。据《后汉书.列女传.皇甫规妻》载:规妻善文能书。规卒时,妻犹年盛而色美。董卓为相,以重礼聘娶,规妻乃轻服诣卓门,辞请。卓威逼之曰:"孤之威教,欲令四海风靡,何有不行于一妇人乎!"规妻知不免,乃立骂卓。遂被鞭扑而死,后人图画,号曰"礼宗"。
- 76、礼志: 1.言礼之书。 2.指史书中记载有关礼仪制度的篇章。如:《晋书.礼志》;《宋书.礼志》。
- 77、礼愿:谓向神佛许愿。
- 78、礼神:祭神。
- 79、礼施:犹礼赐。
- 80、礼书:古代记礼法之书。《周礼》﹑《仪礼》等著述均属之。《史记》八书之一。
- 81、礼训:有关礼仪的教育训导。
- 82、礼飨:以礼宴饮宾客。
- 83、礼道:礼治之道。
- 84、礼陈:谓以礼陈说。
- 85、礼辟:以礼征召。
- 86、礼禁:谓礼仪与禁制。
- 87、礼单: 礼单lǐdān (1) 载明礼物的帖单 英 list of gifts
- 88、礼序:本谓礼仪的次序得以实现。语本《礼记.礼运》:'故圣人参于天地,并于鬼神,以治政也;处其所存,礼之序也。'孙希旦集解:'故君必正身立于无过之地,而与天地合其德,与鬼神合其吉凶,然后礼序而民治也。'又:'故圣王修义之柄﹑礼之序,以治人情。'孙希旦集解:'礼者,所行有节而不可乱,故言'序'。'后以'礼序'泛指礼仪制度。
- 89、礼相:古代司赞礼之官。
- 90、礼食:古代国君赐臣下进食的一种礼遇。
- 91、礼律:谓礼法与刑律。
- 92、礼罗:以礼罗致。
- 93、礼帽: 礼帽lǐmào (1) 举行典礼时所用之帽,与礼服同用 英 top hat that goes with formal dress
- 94、礼饮:谓按照一定礼节宴饮群臣。
- 95、礼至:古乐章名。
- 96、礼秩:指礼仪等第和爵禄品级。
- 97、礼重:礼敬尊重。
- 98、礼园:指修习礼仪之处。
- 99、礼命:指国家的礼籍和君王的策命。 指礼聘与任命。
- 100、礼聘: 礼聘lǐpìn (1) 以尊敬的方式聘请 英 invite or engage sb.in a polite,respectful way; courteously invite
礼中间的词语
更多>>- 1、大礼服:大典礼时穿的服装。
- 2、畊礼堂: 以耕为本;“礼”就是礼仪。
- 3、周礼库:唐李涪博学,尤精通礼﹑乐旧典,时人称之为"周礼库"。
- 4、厂礼拜:工厂规定的代替星期日休假的日子。
- 5、大礼堂: 大礼堂dàlǐtáng (1) 举行盛大典礼或开大会用的大厅 英 great hall
- 6、大礼拜: 大礼拜dàlǐbài (1) 每隔两个星期休息一天称为大礼拜 英 fortnightly holiday
- 7、浮礼儿: 〈方〉虚礼。
- 8、炭礼法: 日本茶道的礼法之一。
- 9、刑礼房:唐代中书省属下的政务部门之一,掌管刑﹑礼。
- 10、在礼教:即在理会。
- 11、瞻礼日:星期日的别称。天主教﹑基督教徒称星期日为主日,又称礼拜日或瞻礼日。
- 12、做礼拜: 做礼拜zuòlǐbài (1) 星期天到礼拜堂祈祷 英 go to church
- 13、无礼喏:行礼的一种方式:一边作揖,一边口说"无礼",表示客气。
- 14、夜礼服: 夜礼服yè lǐ fú 1. 晚上正式或半正式社交场合惯常穿用的服装。 英 evening dress; 2. 妇女穿的带裙长外衣,通常长达地面或踝部 b:男子的一套夜礼服,通常包括一件黑色或藏青色燕尾服和相称的裤子以及带硬衬胸的白衬衫和白蝴蝶结领带:男子的成套服装通常包括黑色、藏青色或白色夜小礼服、黑蝴蝶结领带、带硬衬胸或打褶软衬衫和一条腰带。
- 15、守礼门: 琉球的象征,也是首里城的著名观光点。
- 16、仪礼商: 清朝万斯大撰。
- 17、理礼郎: 唐代官名,即治礼郎。
- 18、小礼拜: 见〖大礼拜〗。
- 19、爱礼存羊:比喻为维护根本而保留有关仪节。
- 20、卑礼厚币: 卑礼厚币bēilǐ-hòubì (1) 谦恭的礼节,丰厚的财礼。表示聘请贤士或待人时极其恭敬 例 每见新官到任,后任同前任因银钱交代,虽不免彼此龃龉;而后任账房同前任账房,却要卑礼厚币,柔气低声,以为事事叨教地步。——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英 courteous approach and generous gifts
- 21、厚礼卑辞:甜美的言辞,厚重的礼品。亦作“甘言厚币”。
- 22、颜勤礼碑:全称《唐故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君神道碑》。唐代碑刻。公元779年镌立于长安(今陕西西安)。颜真卿正书。原碑四面刻字,宋元间铭文一侧被磨去。书法苍劲沉雄,气势磅礴,为颜书晚年代表作。
- 23、悖礼犯义:跟情理相违背,跟道义相冲突。
- 24、宾礼相待:礼,表示尊敬的态度和动作;宾礼相待,以贵宾的礼节对待招待。
- 25、宾礼故人:本则。
- 26、钿钗礼衣:钿钗礼衣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指礼服及发髻上的金翠花钿。
- 27、暮礼晨参:谓早晩礼佛参禅。
- 28、明礼诚信: “明礼”是人的外在行为表现,“诚信”是人的内心状态。《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说,诚信,即诚实守信,讲信用,守诺言,办实事。
- 29、顶礼慈云: 1.谓向佛跪拜致敬。佛教称佛以慈悲为怀,如大云覆盖一切,故称。
- 30、以礼相待:礼:表示尊敬的态度或动作。用应有的礼节来对待别人。
- 31、情礼兼到:感情与礼仪。
- 32、等礼相亢:犹言分庭抗礼。以平等之礼相待。
- 33、顶礼膜拜: 顶礼膜拜dǐnglǐ-móbài (1) 顶礼:跪伏于地,以头碰及所崇敬者之足。膜拜:两手加额,长跪而拜。均为佛教徒最尊敬的跪拜礼节。比喻崇拜得五体投地 例 又添一个青年女子,顶礼膜拜,行状举止,仿佛慧娘。——《荡寇志》 例 这个批评家…也应该对那些向他顶礼膜拜的音乐家们传达他那以救世主自居的关于爵士音乐尽善尽美的幻想 英 kneel and worship (usually at temples);prostrate oneself in worship;make a fetish of
- 34、家长礼短: 同“家长里短”。
- 35、鹅存礼废:存:保存。指古代礼节形式已经消亡,仅存食物
- 36、缛礼烦仪:谓烦琐的礼仪。
- 37、赵礼让肥:王莽时,天下大乱,人相食。赵孝弟礼为饿贼所得,孝闻之,自缚诣贼,曰:'礼久饿羸瘦,不如孝肥饱。'贼大惊,并释之。乡党服其义。
- 38、焚香礼拜:烧香脆拜。表示尊敬服从。
- 39、踏罡礼斗:亦作"踏罡步斗"。
- 40、谦恭礼让:治理。以礼所提倡的谦让精神治理国家。
- 41、季礼挂剑:比喻运动员结束竞技生涯,不再参加正式比赛。
- 42、水果礼盒: 用礼盒的形式包装新鲜水果。
- 43、以礼悔祸:悔祸:追悔所造成的祸害。以礼待人,追悔过去给他人造成的祸害。
- 44、封建礼教:指的是封建社会一切规矩的总称。一提起封建礼教,人人恨之入骨。但什么是封建礼教呢?封建让人很不舒服。可封建一词是什么意识呢?封建的古意是分封建制的意思。若是按马克思的社会发展学说来定义,则封建制度不属于封建社会。因为封建制度是周朝建立的社会制度,而秦王朝之后封建社会不是用封建制度,而是用中央集权制。官员们都没有自己的封地。可见封建一词定义不准。“礼教”产生的基础是周末的封建制度,说“封建礼教”应该说是那个时代的“礼教”。
- 45、觐礼不明: 法尔克·亚戈是一名足球运动员,现效力球队南安普敦足球俱乐部。
- 46、敬贤礼士: 见“敬贤下士 ”。
- 47、磕头礼拜: 叩头行礼。
- 48、夔龙礼乐:夔龙:相传为虞舜二臣,夔为乐官,龙为谏官。指可以作为规范的礼乐制度。
- 49、长斋礼佛:长斋:终年吃素。吃长斋于佛像之前。形容修行信佛。
- 50、仁礼存心: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 51、烧香礼拜: 《晋书·佛图澄传》:“王度疏断,汉人悉不听,诣寺烧香礼拜以遵典礼。”
- 52、诗礼传家:谓以儒家经典及其道德规范世代相传。
- 53、诗礼之家:诗:指《诗经》;礼:指《周祀》、《仪礼》、《礼记》。旧指世代读书讲究礼教的人家。
- 54、诗礼之训:后以'诗礼之训'谓子承父教。
- 55、诗礼人家:世代读诗习礼的人家。
- 56、炭艺礼品:运用最新活性炭压膜成型技术和陶瓷成型缩水控制技术,创造性地将炭、瓷结合在一起,打造出令人为之一振的礼品材料新工艺。
- 57、数礼忘文:比喻忘祖忘本。也比喻对姓氏知识的无知。
- 58、非礼勿听: 不合乎礼的不去听。
- 59、非礼勿言: 不符合礼制规定的,不能说。
- 60、非礼勿视:表示对别人施加于自己的行动将作出反应。
- 61、仪礼识误: 宋张淳撰。
- 62、仪礼析疑:中国的一篇古文,属于文言文。
- 63、先礼后兵: 先礼后兵xiānlǐ-hòubīng (1) 谓办交涉时,先采用礼貌的方式,行不通时再使用强硬手段 英 take strong measures only after courteous ones fail
- 64、工艺礼品: 对一组有一定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艺术品的总称。
- 65、诗礼簪缨:簪和缨,古时达官贵人的冠饰,用来把冠固着在头上。旧时指世代作官的人家。
- 66、三礼教育: “三礼教育”是指礼节教育、礼仪教育、礼貌教育。
- 67、识礼知书:懂得礼仪﹐熟知诗书。
- 68、诗礼发冢:冢:坟墓;发冢:盗墓。儒生们用诗礼之教来盗墓。比喻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作风
- 69、白杨礼赞: 词语解释⒈ 散文。茅盾作。1941年发表。作品赞美傲然挺立在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并以其象征着“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质朴、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抒情色彩浓烈,具有阳刚之美。
- 70、恩礼有加:帝王以恩德与礼遇厚待臣下,引申为很有礼地对待下属。
- 71、繁礼多仪:繁:多而杂。礼节繁复仪式过多
- 72、仁义礼智:儒家的伦理思想
- 73、殊礼异务: 词语解释⒈ 殖、异:不同;礼:礼俗;务:事情。指不同的礼俗和情况。
- 74、诗书礼乐:古代儒家六经即《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乐经》
- 75、头面礼足: 以头亲尊者之足。为佛教的最敬礼。
- 76、衣冠礼乐:指各种等级的穿戴服饰及各种礼仪规范。指封建社会中各种典章礼仪。
- 77、折节礼士:屈己待人,尊重有见识有才能的人
- 78、有礼有节: 注重礼节、言行举止有礼貌。
- 79、道德礼仪: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精神层面的道德规范,是人们共同生活的行为准则。
- 80、复礼克己:克:克制,约束;克己:约束自己。指约束自我,使言行合乎先王之礼。
- 81、仪礼章句: 清朝吴廷华撰。
- 82、行礼如仪:躬身行礼 gōngshēn xínglǐ 指弯下身行礼,常表示臣服或恭敬向皇后躬身行礼
- 83、仪礼小疏:清朝沈彤撰。
- 84、以礼入法: 指的是西周的“礼崩乐坏”的局面,孔子提出了以“礼”规范人们的言行。
- 85、圆满礼成:某某仪式令人满意地结束了。
- 86、周礼九拜: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
- 87、官礼茶食:官府的礼法。
- 88、非礼莫视:不合符礼教的话不能说,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看,不合符礼教的事不能做。。
- 89、学礼质疑:清万斯大撰。
- 90、皇帝礼服: 中国古代皇帝行大典礼时所用服装。
- 91、女士礼服:指出席正式社交场合所穿着的服装
- 92、说话答礼儿: 1.漫不经心的闲谈。
- 93、麦琪的礼物:短篇小说。美国欧·亨利作于1904年。圣诞节前夕,一对贫困夫妻绞尽脑汁相互赠送礼物。妻子卖掉引以自豪的漂亮长发,给丈夫买了一条白金表链;丈夫卖掉祖传三代的金表,换得一幅镶珠的发梳。面对已失去使用价值的礼物,两人发出了含泪的微笑。
- 94、仁义礼智信: 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
- 95、人恶礼不恶: 词语解释⒈ 恶:凶恶。指对方为人虽然凶恶,但对他也不能不讲礼貌。
- 96、90后婚礼遇尴尬:近日,一对90后新人婚礼遇尴尬,两人父母均离异,且都再婚,这样一来,两人的婚礼上将有8个家长,那这八个家长如何让排序,谁来讲话致辞,又是否让八个至亲的人坐在一桌呢?网友还表示:一般家庭结婚,有两个妈已经够头疼了,这对90后新人婚礼后,一个媳妇要“应付”四个妈,她hold住吗?
- 97、多行无礼必自及: 词语解释⒈ 行:做;自及:轮到自己头上。无礼的事做多了,必然会殃及到自己头上。
- 98、来而不往非礼也:仅仅有来而没有往是不合乎礼仪的。指礼节应注重有来有往,同等地对待对方。现多用来指对别人的行动要有相应的反响。
- 99、让礼一寸,得礼一尺: 词语解释让礼一寸,得礼一尺[ ràng lǐ yī cùn,dé lǐ yī chǐ ]⒈ 比喻以礼相让,事虽微而获益必大。语出《太平御览》卷四二四引三国魏曹操《礼让令》:“里谚曰:'让礼一寸,得礼一尺。'斯合经之要矣。”引证解释⒈ 比喻以礼相让,事虽微而获益必大。引语出《太平御览》卷四二四引 三国 魏 曹操 《礼让令》:“里谚曰:‘让礼一寸,得礼一尺。’斯合经之要矣。”宋 王楙 《野客丛书·俗语有所自》:“俗语皆有所自……谓‘让一寸,饶一尺’。则 曹氏 《令》曰‘让礼一寸,得礼一尺。’”国语辞典让礼一寸,得礼一尺[ ràng lǐ yī cùn dé lǐ yī chǐ ]⒈ (谚语)比喻人愈谦让则愈能获益。引汉·曹操〈礼让令〉:「里谚曰:『让礼一寸,得礼一尺。』斯合经之要矣。」
- 100、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比喻礼物虽然微薄,却情谊深重。
礼结尾的词语
更多- 1、半礼:本身为尊长,受人全礼,而答礼仅一半,称为"半礼"。
- 2、邦礼: 1.有关国家礼治之事。
- 3、报礼: 1.报答之礼。 2.犹报聘。
- 4、备礼:谓礼仪周备。
- 5、背礼:违背礼法。
- 6、变礼: 不合典常、适应特殊情况而设的仪礼。
- 7、徧礼: 1.普遍礼聘。 2.一一礼拜。
- 8、表礼:用作礼品或赏赐的衣料。
- 9、宾礼:上古朝聘之礼。 古代五礼之一。指接待宾客的礼节。谓以上宾之礼相待。 引申为敬重。
- 10、财礼: 财礼cáilǐ (1)亦称“彩礼”。定婚时男方给女方送的钱财礼物 例 移风易俗,不要财礼 英 gift in money to family of betrothed girl
- 11、采礼:因婚聘而由男方送给女方的礼物。
- 12、蚕礼: 1.古代劝农饲蚕的礼仪。
- 13、册礼:册立﹑册封的礼仪。
- 14、茶礼:指旧俗缔婚的聘礼。
- 15、忏礼:忏悔礼拜。
- 16、常礼: 常礼chánglǐ (1) 中国旧时的通常的礼节,如拱揖之类,别于跪拜等的大礼 英 regular etiquette
- 17、唱礼:犹赞礼。
- 18、晨礼: 晨礼chénlǐ (1) 一种礼俗,新婚第二天清晨丈夫赠送给妻子的礼物 英 morning gift
- 19、臣礼:为人臣的礼节。
- 20、成礼: 使礼完备。 规定的礼仪。 完婚。 行礼完毕。
- 21、齿礼:谓以礼相待。
- 22、崇礼:尊崇礼仪。 尊敬而以礼相待。
- 23、宠礼:犹尊荣。
- 24、疵礼: 1.不完善的礼。
- 25、达礼:通行的礼仪。 具备。 通晓礼义。 懂得礼节﹑礼貌。
- 26、答礼: 答礼dálǐ (1) 回答别人的敬礼 英 gift in return (2) 回赠礼品 英 gift in return
- 27、德礼:道德与礼教。
- 28、登礼:致礼。
- 29、敌礼: 1.平等相待之礼。
- 30、禘礼:禘祭之礼仪。
- 31、典礼: 典礼diǎnlǐ (1) 隆重地举行的仪式 例 开学典礼 英 ceremony;celebration
- 32、奠礼:送给办丧事的人家用于祭奠的礼品。
- 33、吊礼:吊丧的礼制。 古时凶礼之一。
- 34、订礼: 1.评论礼制。 2.订亲的礼物。
- 35、定礼: 定礼dìnglǐ (1) 旧俗定婚时男家送给女家的彩礼 英 bride-price;betrothal gift
- 36、顶礼: 顶礼dǐnglǐ (1) 跪下,两手伏地,以头顶着所尊敬的人的脚,是佛教徒最高的敬礼 例 顶礼膜拜 英 shiko;buddhist salute of hending the head and kneeling in adoration
- 37、黩礼:亵渎礼教。
- 38、队礼: 队礼duìlǐ (1)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的行礼方式,右手五指并紧,手掌向前,高举头上 英 salute of the Chinese Young Pioneers
- 39、夺礼:犹夺服。
- 40、多礼: 多礼duō lǐ 1. 多余的礼节。 英 overcourteous; 2. 礼节太多。
- 41、恩礼:旧谓尊上对下的礼遇。
- 42、烦礼: 1.繁琐的礼节。语本《书.说命中》:"礼烦则乱。"
- 43、菲礼:就是微薄的礼物,谦辞。
- 44、费礼:谢人送礼的客气话。
- 45、非礼: 不合礼仪制度。 指违礼之事。
- 46、伏礼:犹言陪礼。
- 47、复礼:恢复礼仪。 因袭礼制。答谢,回礼。
- 48、赙礼:送给丧家的礼物。亦指赠送礼物以助人治丧。
- 49、福礼:祭祀所用的牲物礼品。
- 50、服礼:遵行礼法。
- 51、赶礼: 1.亲友家有婚丧喜庆时前往送礼吊贺。
- 52、告礼: 1.指报帝王之丧。 2.古代帝王﹑官吏出行时的祭告之礼。亦特指帝王的告庙礼。
- 53、割礼: 割礼gēlǐ (1) 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的一种仪式,把男孩的阴茎包皮割去少许 英 circumcision
- 54、供礼:祭品,供品。
- 55、贡礼: 1.进贡的礼物。
- 56、古礼:古时的礼制。
- 57、冠礼:古代男子的成年仪式。古代男子未成年前束发而不戴帽,至二十岁成年时才由长辈为其梳发,戴上新帽。此一纪念仪式即称为「冠礼」。
- 58、官礼:官府的礼法。
- 59、观礼: 观礼guānlǐ (1) 参观庆典或典礼 英 attend a celebration or ceremony
- 60、规礼:旧时官吏﹑差役凭借便利,巧立名目所需索的陋规。种类名目繁多。
- 61、禬礼:古凶礼之一。指聚合财物以接济他人之礼。
- 62、跪礼:指下跪的礼节。
- 63、汉礼:汉代礼法。 汉族礼仪。
- 64、喝礼:赞礼,高声唱颂行礼的仪节项目。
- 65、贺礼: 祝贺时赠送的礼物。
- 66、盒礼:盒装的礼物。
- 67、回礼: 回礼huílǐ (1) 还礼,回复别人的敬礼 英 return a salute (2) 回赠礼品 英 send a present in return
- 68、婚礼: 婚礼hūnlǐ (1) 结婚的仪式,通常包括伴随的庆祝活动 例 发出参加婚礼的请帖 英 wedding ceremony (2) 结婚的欢庆或仪式 英 bridal
- 69、昏礼:婚娶之礼。古时于黄昏举行,故称。古代昏礼有六: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 70、吉礼: 古五礼之一。指祭祀之礼。 指婚礼。亦指举办婚礼时所需之物。
- 71、祭礼: 祭礼jìlǐ (1) 祭奠仪式 英 sacrificial rites;memorial ceremony (2) 祭奠、祭祀用品 英 sacrificial offerings
- 72、笄礼:指汉民族女孩的成人礼,古代嘉礼的一种。
- 73、籍礼: 1.谓天子亲耕籍田的仪式。
- 74、加礼: 1.厚于常规的礼仪。 2.以礼相待。
- 75、嘉礼:1.中国古代五礼中的一个。 2.现在指婚礼。
- 76、俭礼:俭约的礼仪。
- 77、僭礼:越礼。
- 78、建礼: 1.汉宫门名,为尚书郎值勤之处。 2.借指尚书郎。
- 79、荐礼:以物祭神。
- 80、践礼: 1.执行礼仪,按礼仪的规定去办。
- 81、讲礼:习礼。 叙礼﹐叙尊卑﹑长幼﹑宾主之礼。
- 82、郊礼: 1.天子祭天地的大礼。
- 83、节礼: 节礼jiélǐ (1) 节日赠送的礼品、银钱等 英 festival present
- 84、尽礼:竭尽礼仪。
- 85、浸礼: 浸礼jìnlǐ (1) 基督教受洗而把人身浸入水中的一种仪式 英 immersion
- 86、赆礼: 1.送行的礼金。
- 87、觐礼: 1.古代诸侯秋天朝见天子的仪式。 2.泛指臣下朝见皇帝的礼节。
- 88、敬礼: 敬礼jìnglǐ (1) 行礼表示尊敬 例 立正敬礼 英 salute (2) 用于书信结尾表示尊敬 例 此致,敬礼 英 with high respect (3) 对人恭敬,以礼相待 例 见其长老而敬礼之 英 respectful
- 89、九礼: 九仪之礼。 指古时九种礼仪。
- 90、具礼:备礼;安排仪式。指表示礼节。 行礼。
- 91、巨礼: 1.指朝廷庆典。
- 92、钜礼:指朝廷庆典。
- 93、眷礼:爱重礼遇。
- 94、军礼: 军礼jūnlǐ (1) 旧时指军中的礼仪 英 honors (2) 军人的礼节;军中的礼节 英 military salute
- 95、均礼:行对等之礼。
- 96、钧礼:谓待以平等之礼。
- 97、伉礼: 伉礼kàng lǐ (1) 抗:对等相当,也作“伉”。原意为宾主分处庭院两边,相对设礼,以平等之礼相待。后喻指平起平坐,相互对立 例 偏据一偶,伉礼 英 stand up to sb.as an equal;act independently and defiantly;make rival claims as an equal;match one's wits;treat sb. as an equal
- 98、抗礼: 抗礼kànglǐ (1) 行平等的礼。又作“亢礼”、“伉礼” 例 士无贵贱,与之抗礼 英 (meet) as equals
- 99、苛礼: 1.烦琐的礼节。
- 100、客礼:招待宾客的礼节。
- 拼音lǐ
- 注音ㄌㄧˇ
- 笔划5
- 繁体禮
- 五笔PYNN
- 五行火
基本释义
动词(1) (会意。从示,从豊(lǐ)。“豊”是行礼之器,在字中也兼表字音。本义:举行仪礼,祭神求福)(2) 同本义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说文》脩五礼。——《虞书》。马注:“吉、凶、军、兵、嘉也。”脩六礼以节民性。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礼记·王制》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冠、婚、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此之谓九礼。——《大戴礼记·本命》邀见讲钧礼。——清· 周容《芋老人传》设九宾礼于廷。——《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3) 又如:礼神(祭神);礼祠(以礼祭祀);礼诵(礼佛诵经);礼佛(顶礼于佛;拜佛)(4) 表示敬意;尊敬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5) 又如:礼交(以礼相交接);礼待(以礼相待);礼陈(以礼陈说);礼新(礼待新来者)(6) 礼拜,顶礼膜拜暗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李白《秋浦歌》(7) 又如:礼揖(行礼作揖)(8) 礼遇;厚待礼天下之奇才。——宋· 苏洵《六国论》信而礼之。——明· 顾炎武《复庵记》敬贤礼士。——《资治通鉴》(9) 又如:礼任(礼遇信任);礼异(特殊礼遇);礼案(掌管官妓乐籍的部门;亦作“乐案”。官妓乐籍档案)名词(1) 礼节礼节甚倨。(傲慢。)——《史记》(2) 又如:军礼(军人的礼节);回礼(回答别人的敬礼);礼闱(指会试。因由礼部主持,故称);礼宪(礼仪和法令);礼检(指合乎礼仪的品行);礼职(指有关礼仪之职务);礼门(谓君子循行的礼仪之道);礼度(犹礼法。礼仪法度)(3) 礼法;等级社会的典章制度,规定社会行为的规范、传统习惯导之以德,齐之以礼。——《论语·为政》(4) 又如:礼防(指礼法。谓礼之禁乱,犹防之止水);礼典(礼法);礼宗(指妇女守礼而可为人师法者);礼则(礼法,礼制)(5) 礼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史记》(6) 又如:丧礼;礼记(书名。西汉戴圣编,内容为先秦各家有关礼仪的论著);礼体(礼仪,体统);礼上(官员上任交替);礼装(礼衣;礼服)(7) 礼物及受礼,唯酒一斗、鹿肉一柈。——《晋书·陆纳传》(8) 又如:财礼(彩礼。定婚时男家送给女家的财物);礼券(用以代礼物之券)(9) 礼貌则是无礼。——《世说新语·方正》轻而无礼。——《左传·僖公三十三年》(10) 又无礼则脱。秦则无礼。(11) 礼文;礼书儒以诗礼发冢。——《庄子·外物》礼者,礼经也。——《礼记》注(12) 又如:礼志(言礼之书);礼书(古代记礼法之书);礼传(指礼书);礼经(古代讲礼节的经典);礼学(礼经;礼书之家)(13) 通“体”(tǐ)。身体采葑采菲,无以下礼。——《韩诗外传·卷九》(14) 姓 [查看更多]
L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