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开头的词语

更多
  • 1、辟摽: 1.抚心捶胸。极度忧伤时的动作。辟﹐通"擗"。语出《诗.邶风.柏舟》﹕"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 2、辟兵: 1.躲避兵器伤害。 2.防避兵灾。
  • 3、辟驳:驳斥。
  • 4、辟布: 1.古代买卖双方就钱币出入事发生争执﹐管理市场的胥吏对此加以审察﹐定其是非曲直﹐谓之"辟布"。
  • 5、辟草: 1.开垦荒地。
  • 6、辟尘:犹除尘﹐去尘。 香炉名。 蚊帐名。避开尘嚣。指隐居。
  • 7、辟池: 1.即辟雍。辟﹐通"璧"。
  • 8、辟斥: 1.驱除斥逐。
  • 9、辟除:开辟。指打开通路。特指开道。 谓开垦荒地。
  • 10、辟萃: 1.聚集。
  • 11、辟带: 1.即壁带。又名悬联。谓屋檐边联结桷头的长木板。辟﹐通"壁"。
  • 12、辟荡: 1.屏除荡涤。
  • 13、辟道:古代帝皇出行,先在道路上屏除行人,以防干犯,谓之"辟道"。
  • 14、辟奠: 1.指古代举行丧礼小敛时﹐搬移祭品。 2.泛指撤去酒食。
  • 15、辟牒: 1.征召的公文。
  • 16、辟咡:谓交谈时侧着头﹐不使口气触及对方﹐以示尊敬。指耳语。 谓尊长者恳切教诲。 指尊长者。
  • 17、辟耳: 1.古山名。一作卑耳。在今山西平陆西北。
  • 18、辟法: 1.亦作"辟灋"。
  • 19、辟灋: 1.亦作"辟法"。 2.谓开府库视文书券契以查对核证。 3.刑法。
  • 20、辟方: 1.悖理。
  • 21、辟非: 1.避邪﹐驱邪。
  • 22、辟公:指诸侯。
  • 23、辟宫: 1.即守宫。壁虎。
  • 24、辟卦: 1.君卦﹔主卦。
  • 25、辟怪: 1.犹怪异。
  • 26、辟官: 1.聘用官吏。
  • 27、辟国:开国;建国。
  • 28、辟寒: 1.驱除寒气。
  • 29、辟阖:开合。引申指纵横变化。开辟。
  • 30、辟讳: 1.避讳。
  • 31、辟秽:去除肮脏;污浊。
  • 32、辟回: 1.犹辟违。
  • 33、辟积: 1.即襞襀。衣服上的褶裥。辟﹐通"襞"。 2.指在衣服上做褶裥。
  • 34、辟纪: 1.法纪。
  • 35、辟忌: 1.避讳﹔忌讳。
  • 36、辟鸡: 1.肉酱。
  • 37、辟疆:亦作'辟强'。
  • 38、辟禁: 1.刑法禁令。
  • 39、辟就: 1.谓亲贵者犯法﹐必曲法庇之﹐使避惩罚﹔疏贱者无罪﹐定锻炼周纳﹐使就刑诛。 2.接近﹔靠拢。 3.避开和接近。指取舍。
  • 40、辟举:开发﹔开垦。
  • 41、辟居: 1.犹僻处。谓在荒远的地方居住。
  • 42、辟客: 1.招纳门客。
  • 43、辟空:犹凭空。
  • 44、辟口: 1.谓将口侧向一边﹐不对准尊者﹐以免口气触及尊者。
  • 45、辟剌: 1.乖僻悖理。
  • 46、辟历: 1.即霹雳。辟﹐通"霹"。
  • 47、辟吏:被荐举而任用的属吏。 谓躲避官吏的拘捕。
  • 48、辟戾: 1.倾斜﹐倒向一边。
  • 49、辟领: 1.古丧服之领子。系开丧服而成﹐故称。
  • 50、辟陋: 1.边远偏小。 2.偏执鄙陋。
  • 51、辟纑: 1.绩麻和练麻。谓治麻之事。
  • 52、辟逻: 1.犹张罗﹑安排。
  • 53、辟闾: 1.古剑名。 2.复姓。晋有辟闾嵩。见《晋书.刘琨传》。
  • 54、辟门: 1.开门。 2.语本《书.舜典》﹕"询于四岳﹐辟四门。"孔颖达疏﹕"开四方之门﹐大为仕路﹐致众贤也。"后用"辟门"谓广罗贤才。
  • 55、辟盟: 1.谓开诚心﹐歃血立盟。《周礼.夏官.戎右》﹕"盟则以玉敦辟盟﹐遂役之﹐赞牛耳桃茢。"郑玄注﹕"将歃血者﹐先执其器﹐为众陈其载辞﹐使心皆开辟也。"一说﹐谓开敦盖后歃血为盟。孙诒让正义﹕"窃谓敦有盖﹐歃血时必先开其盖而后盟﹐是为辟盟。"
  • 56、辟面: 1.开头;起首。 2.正冲着脸;迎面。
  • 57、辟名: 1.谓库存财物与帐面不符。指因钱财物资短缺而造假帐﹐以无作有或以少作多。
  • 58、辟命: 1.征召﹐任命。
  • 59、辟谬: 1.驳斥谬论。
  • 60、辟幕: 1.起用的幕僚。
  • 61、辟匿: 1.指偏远闭塞。
  • 62、辟倪: 1.旁视﹐侧目窥察。
  • 63、辟睨: 1.亦作"辟倪"。
  • 64、辟聘: 1.征聘﹔征召。
  • 65、辟启: 1.见"辟启"。
  • 66、辟啓: 1.见"辟启"。
  • 67、辟寝: 1.避寝。独居﹐不御女色﹐为古代君王的一种自谴行为。
  • 68、辟请: 1.即辟聘。
  • 69、辟然: 1.犹突然﹐一下子。
  • 70、辟人: 1.避开坏人。指躲避无道之君。 2.谓驱除行人使避开。
  • 71、辟任: 1.举用。
  • 72、辟儒: 1.陋儒。
  • 73、辟如:譬如﹔比如。举例时的发语词。辟﹐通'譬'。
  • 74、辟杀: 1.谓制造罪名而杀之。
  • 75、辟设: 辟设pìshè (1) 开辟、设立 例 郑州辟设千余家庭病床 英 open
  • 76、辟舍: 1.避开正房﹐寝于他处﹐以示不敢宁居。
  • 77、辟世:1.避世。谓逃避浊世﹐隐居不仕。
  • 78、辟士: 1.谓征召﹑任用人。
  • 79、辟书: 1.征召的文书。
  • 80、辟暑: 1.避暑。
  • 81、辟署: 1.征聘委任。
  • 82、辟逃: 1.躲避。
  • 83、辟田: 1.已开垦的田地。
  • 84、辟头:开头;起首。
  • 85、辟土: 1.开拓疆土。 2.开垦土地。
  • 86、辟王: 1.邪僻的君王。
  • 87、辟位: 1.离开君王之位。
  • 88、辟违: 1.邪僻背理。 2.指行邪僻背理之事。
  • 89、辟污: 1.躲避烦难之事。
  • 90、辟席: 1.避席﹐离开座位。表示尊敬。
  • 91、辟翕: 1.亦作"辟胁"。 2.开合。语本《易.系辞上》﹕"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高亨注﹕"坤﹐地也。《集解》引宋衷曰﹕'翕犹闭也。'陆德明曰﹕'辟﹐开也。'地静而不生草木﹐则土闭﹔地动而生草木﹐则土开。唯其能闭能开﹐是以能广生。"
  • 92、辟陷: 1.陷人于罪的手法。
  • 93、辟嫌: 1.犹避讳。指有所顾忌而不直言。
  • 94、辟小: 1.偏僻而狭小。
  • 95、辟胁: 1.见"辟翕"。
  • 96、辟选: 1.对受征召而来的人士加以选拔﹐授以官职。
  • 97、辟旋: 1.犹便旋。盘桓﹔徘徊。
  • 98、辟言: 1.合乎法度的言论。 2.邪僻的言论﹔谬论。
  • 99、辟谣: 辟谣pìyáo (1) 说明事实真相,驳斥谣言 英 refute a rumour
  • 100、辟謡: 辟谣pìyáo (1) 说明事实真相,驳斥谣言 英 refute a rumour

辟中间的词语

更多>>
  • 1、百辟刀:古宝刀名。三国魏曹操制﹐以辟不祥﹐慑奸宄。
  • 2、张辟疆: 西汉留侯张良的次子,官至侍中。
  • 3、征辟制: 是中国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皇帝征召称“徵”,官府征召称“辟”。
  • 4、鞭辟入里: 鞭辟入里biānpì-rùlǐ (1) 原指学习要切实。现常用来形容言论或文章说理透彻、深刻。也说“鞭辟近里”(里头) 英 trenchant;penetrating;incisive
  • 5、鞭辟近里:是形容做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也说鞭辟近里。
  • 6、鞭辟着里:是形容做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也说鞭辟着里。
  • 7、鞭辟向里:是形容做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也说鞭辟向里。
  • 8、放辟邪侈: 肆意为非作歹。 亦作:放僻邪侈
  • 9、放辟淫侈:亦作"放僻淫佚"。
  • 10、不辟斧钺:斧钺:古代的兵器。不躲避斧钺之类的兵器。形容将士英勇无畏,或烈士忠义不屈。
  • 11、汪洋辟阖:水势浩大而开关有制。比喻文笔言谈酣畅淋漓,放得开,收得拢。
  • 12、开疆辟土:开拓疆域,扩展领土。
  • 13、另辟蹊径:辟:开辟。蹊径:路径,途径。另外开辟一条路。比喻另创一种新风格或新方法。
  • 14、独辟蹊径: 独辟蹊径dúpì-xījìng (1) 独自开辟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比喻独创一种全新的与人迥异的风格、手法 英 open a new road for oneself;blaze the path;have a new style of one's own
  • 15、开天辟地: 开天辟地kāitiān-pìdì (1) 古神话说盘古氏开辟天地后才有世界,后来用“开天辟地”指有史以来 英 creation of the world;since the beginning of history (2) 现在常用开天辟地来比喻开创某种事业 例 感谢那些开天辟地、披荆斩棘的英雄们! 英 open or develop
  • 16、天禄辟邪:传说中两种兽名。汉人雕石为像﹐置于墓前。
  • 17、不辟子卯:谓丧礼不忌讳子日卯日。
  • 18、相维辟公:语出《诗经》周颂的《雍》,原诗有“有来雍雍,至止肃肃。
  • 19、千军辟易:横扫:扫荡、扫除。把大量敌军象扫地似地一阵子扫除掉。
  • 20、精辟入里:鞭辟入里 biānpì-rùlǐ[trenchant;penetrating;incisive] 原指学习要切实。现常用来形容言论或文章说理透彻、深刻。也说“鞭辟近里”里头
  • 21、开辟鸿蒙:中国传说中的一个时代,传说在盘古开天辟地之前,世界是一团混沌的元气,这种自然的元气叫做鸿蒙,也作鸿蒙,因此把那个时代称作鸿蒙时代,后来此一词也常被用来泛指称远古时代。
  • 22、至信辟金:至信:最有信用;辟:排除。最守信用的人无须用金玉作信物。
  • 23、连辟公府不就: 连辟公府不就lián pì gōngfǔ bù jiù (1) 连:屡次。辟:征召。这个意思现已不用。公府:三公的官署,东汉以太尉(军事)、司徒(政事)、司空(工程)为三公。就:上任。“连辟公府”即连辟于公府”的意思,“于”表“被” 例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后汉书·张衡传》 英 don't take the post even though a high-ranking post is offered

辟结尾的词语

更多
  • 1、傲辟:亦作"傲僻"。
  • 2、骜辟:傲慢邪辟。
  • 3、敖辟: 形容乐音倨放而邪辟。
  • 4、八辟:周制规定八种人的犯罪须经特别审议﹐并可减免刑罚﹐称为'八辟'。
  • 5、百辟:  
  • 6、般辟:盘旋进退。古代行礼时的一种动作姿态。
  • 7、避辟:谓免受法律制裁。
  • 8、鞭辟:鞭策;勉励。剖析,分析。
  • 9、摽辟:捶胸。语本《诗.邶风.柏舟》:"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 10、宾辟: 1.亦作"宾辟"。 2.征辟,征召。
  • 11、膑辟:古代削去膝盖骨的酷刑。
  • 12、阐辟:开辟,发展。
  • 13、常辟: 1.固定的法规。
  • 14、创辟: 1.开拓。 2.犹创新。
  • 15、牒辟: 1.以文书征聘。
  • 16、斗辟: 1.亦作"斗辟"。 2.形容地势险绝偏远。斗,通"陡"。
  • 17、独辟: 独自开拓;独创。
  • 18、多辟:亦作"多僻"。多邪僻。
  • 19、剕辟:剕刑。
  • 20、匪辟:邪恶。
  • 21、腓辟:古代削去膝盖骨的酷刑。
  • 22、非辟: 1.亦作"非僻"。 2.邪恶。
  • 23、复辟: 复辟fùbì (1) 失位的君主复位,泛指被推翻的统治者恢复原有的地位 英 restoration of a dethroned monarch;restoration of the old order
  • 24、赴辟: 1.应朝廷征召。
  • 25、改辟: 1.亦作"改辟"。 2.另行开拓土地。
  • 26、宫辟:即宫刑。
  • 27、灌辟: 1.犹炼铸。
  • 28、诡辟: 1.亦作"诡僻"。 2.违反﹐歪曲。 3.荒谬邪僻。 4.新奇险怪。 5.乖张怪僻。
  • 29、湀辟:通流大川。亦泛指流水。
  • 30、悍辟:凶邪。
  • 31、阖辟:闭合与开启。
  • 32、洪辟:广开。
  • 33、皇辟: 1.古代妇女对亡夫的尊称。 2.皇帝。
  • 34、讳辟: 1.亦作"讳辟"。 2.隐匿回避。
  • 35、祸辟:犹祸罪。
  • 36、豁辟:犹开启。
  • 37、计辟: 1.计司辟差。谓由三司直接任命。
  • 38、机辟: 捕捉鸟兽的工具。一说为弩身。
  • 39、剪辟:犹剪除。
  • 40、荐辟: 1.推荐和征召。
  • 41、翦辟: 犹剪除。
  • 42、精辟: 精辟jīngpì (1) 精深透彻 例 对形势的精辟分析 英 pointed
  • 43、警辟: 警辟jǐngpì (1) 言论、意见、见解等,精辟动人 例 见解警辟 英 profound, thorough and moving
  • 44、就辟: 1.就征。
  • 45、开辟: 开辟kāipì (1) 打通;开拓 例 开辟光辉的未来 英 open up (2) 创立 例 开辟航线 英 set up (3) 开办 例 开辟专栏 英 start
  • 46、垦辟: 1.亦作"垦辟"。 2.开垦。
  • 47、宽辟: 1.犹宽阔。
  • 48、阔辟: 1.开阔宽广。
  • 49、礼辟:以礼征召。
  • 50、列辟: 1.指诸侯,历代君主。 2.指公卿诸官。
  • 51、令辟:贤明的帝王。
  • 52、论辟: 1.判处死刑。
  • 53、免辟: 1.亦作"免辟"。 2.避免。
  • 54、墨辟:墨刑。
  • 55、聂辟:意指肌肤皱褶。
  • 56、排辟:犹言力排众议。
  • 57、磐辟: 盘旋回转貌。
  • 58、槃辟: 盘旋进退。古代行礼时的动作姿势。 谓灵活、圆滑。
  • 59、蟠辟:谓地形雄伟广阔。
  • 60、抨辟:抨击驳斥。
  • 61、披辟: 披靡辟易。
  • 62、偏辟:偏邪不正。
  • 63、颇辟:邪佞﹐不正。
  • 64、穷辟: 1.见"穷僻"。
  • 65、群辟: 1.谓四方诸侯。亦统指王侯﹑公卿﹑大夫﹑士。
  • 66、羣辟:谓四方诸侯。亦统指王侯﹑公卿﹑大夫﹑士。
  • 67、让辟: 1.退让避开。
  • 68、攘辟:让避。
  • 69、柔辟: 1.阴险邪僻。辟,通"僻"。
  • 70、肉辟: 1.古代墨﹑劓﹑剕﹑宫﹑大辟等肉刑的合称。
  • 71、舒辟: 1.伸卷。
  • 72、透辟: 透辟tòupì (1) 透彻精辟 例 透辟的见解 英 penetrating;incisive
  • 73、网辟:指律令。
  • 74、罔辟: 1.欺骗君主。辟﹐国君。
  • 75、枉辟:邪辟。
  • 76、委辟: 萎瘪,不饱满。委,通“萎 ”。
  • 77、威辟: 严酷的刑法。
  • 78、寤辟:醒来以手拍胸。形容忧伤。
  • 79、翕辟: 1.开合,启闭。语出《易.系辞上》:"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
  • 80、险辟:阴险邪僻。
  • 81、宪辟: 1.法纪。
  • 82、贤辟:贤明的国君。
  • 83、刑辟:刑法;刑律。
  • 84、修辟:修整开垦。
  • 85、旋辟: 1.犹逡巡。形容恭敬之状。 2.来回走动。
  • 86、轩辟:开阔。
  • 87、铉辟:指重臣。
  • 88、燕辟: 1.亦作"燕譬"。 2.谓轻慢老师为讲解深义而作的浅近比喻。一说指燕游邪辟。
  • 89、邀辟:邀请;招请。
  • 90、淫辟: 亦作“淫僻”。 放荡淫乱。 邪恶不正。
  • 91、应辟:接受征召而出仕。
  • 92、幽辟:幽僻,昏暗。
  • 93、由辟:古代一种祈求避祸的祭祀仪式。在常规仪式以外,为某一具体起因而使用。
  • 94、隅辟:边境﹐国境。辟﹐通'僻'。
  • 95、招辟:征辟。
  • 96、肇辟: 1.开始分辟。
  • 97、赵辟:喻指美女。辟,通'嬖'。
  • 98、争辟:指刑律。
  • 99、征辟: 谓征召布衣出仕。朝廷召之称征,三公以下召之称辟。
  • 100、诛辟:杀戮。
组词大全为您提供辟组词,辟的组词,辟字怎么组词,辟字能组哪些词语,找到用辟字组词的组词,其中辟字在开头的组词有175个,辟字在中间的组词有23个,辟字在结尾的组词有164个。
  • 拼音bì,pī,pì
  • 注音ㄅㄧˋ,ㄆㄧˋ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NKUH

基本释义

bì名词(1) (会意。小篆字形,从卩,从辛,从口。“卩”,音jié,甲骨文象人曲膝而跪的样子。“辛”,甲骨文象古代酷刑用的一种刀具。本义:法律,法度)(2) 同本义辟,法也。从卩、从辛,节制其罪也。从口,用法者也。——《说文》“辟言不信”。(法度之言,而不听信。)——《诗·小雅·雨无止》(3) 君主辟遏有德。——《汉书·五行志》。注:“天子也。”皇王(指周武王)维(语气词)辟。——《诗经·大雅·文王有责》(4) 又如:复辟(5) 古称官吏厥辟不辟。——《礼记·坊记》三卿一长曰辟。——《周书·武顺》正殿路寝,用朝群辟。——《文选》(6) 罪,罪行言奇者见疑,行殊者得辟。——《汉书》动词(1) 通“避”。回避,躲避使咸知王之好恶辟行之。——《周礼·掌交》秦子梁子以公旗辟于下道,是以皆止。——《左传·庄公九年》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论语·宪问》行辟人可也。——《孟子》不辟死伤。——《荀子·荣辱》文王之所辟(后作“避”)风雨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高祖尝(曾经)辟吏。——《史记·张丞相列传》(2) 又如:辟邪(避免或驱除邪恶)(3) 征召来授予官职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后汉书·张衡传》(4) 另见pì其它字义pì动词(1) (形声。从门,辟声。本义:打开,开启)(2) 同本义辟,开也。——《说文》辟四门。——《虞书》辟户为之乾。——《易·系辞传》唇吻翕辟。——《聊斋志异·促织》语毕而宫门辟。——唐· 李朝威《柳毅传》(3) 又如:辟阖(开合);辟翕(开合);辟门(开门。后比喻广开贤路,访求人才);辟面(辟头。开头,起首);辟道(开道);(4) 开辟;开拓欲辟土地。——《孟子·梁惠王上》周宣王辟国千里,非贪侵也。——《盐铁论·地广》辟病梅之馆以贮之。——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5) 又如:辟地(开辟疆域);辟土(开拓疆域)(6) 驳斥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7) 又如:辟谣;辟佛(反佛教,驳斥佛理);辟驳(驳斥)(8) 开垦农辟地。——《商君书·弱民》隙地未尽辟。——清· 洪亮吉《治平篇》(9) 又如:辟田(开垦田地。同辟土);辟治(开发治理);辟除(开垦)(10) 屏除;驱除举公义,辟私怨。——《墨子·尚贤上》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为为己。——《孟子·梁惠王上》(11) 又如:辟邪(屏除邪恶)词性变化形容词开阔;宽广不若从炉塘道,稍迂而路辟。——《徐霞客游记》形容词(1) 通“僻”。偏僻秦国辟远。——《史记·范雎传》(2) 邪僻境内之民无辟滛之心。——《商君书·弱民》(3) 另见bìpī[辟头](pī tóu)同“劈头”。 [查看更多]